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蔡志栋. 试论章太炎对科学的反思 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09,(04):36.
[J].,2009,(05):36.
[2]张志强. 生死·道德·革命——晚清“志士”理想中的个体、社会与道德 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08,(04):18.
[J].,2008,(05):18.
[3]龚鹏程. 章马合论——章太炎、马一浮两先生所论国学之比较 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07,(01):1.
[J].,2007,(05):1.
[4]王标. 作为文化实践的读书——以李慈铭《越缦堂日记》为中心 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07,(04):14.
[J].,2007,(05):14.
[5]毛巧晖. 章太炎的民间文学理念 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06,(03):85.
[J].,2006,(05):85.
[6]戴鞍钢. 晚清新式教育与辛亥革命——以杭州及浙江为重点的考察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11,(05):27.
[7]段怀清.《天路历程》在晚清中国的六个译本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12,(03):40.
[J].,2012,(05):40.
[8]叶斌,付哲婷.《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》的方法创新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13,(03):79.
[J].,2013,(05):79.
[9]王 标.晚清知识分子对日本汉文的评价——以黄遵宪为中心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14,(04):111.
[J].,2014,(05):111.
[10]吴晓番.章太炎正名思想发微[J].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,2014,(05):28.